Quantcast
Channel: Colourphilosophy – The Type — 文字 / 设计 / 文化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8

潘石屹与西塞罗,字号的故事

$
0
0
潘石屹是谁,国内的朋友大都知道——著名房地产开发商。西塞罗是谁,可能只有少数文艺青年知道——公元前1世纪的古罗马政治家、演说家、法学家和哲学家。读者可能要心存嘀咕了,作者又是标题党又玩穿越剧啊……可是,这两个人还真是有一个共同点。2011年末,地产开发商潘石屹在点评苹果前CEO乔布斯逝世的风波中被迫推出了以自己姓为计算单位的伪货币——「潘」,专用于计算房地产价格,1潘=1000元/平方米。以一个人的姓作为一种计量单位,往古代往西面穿越,就有一个案例,叫西塞罗。和潘总不同,西塞罗是死了很多年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单位」的,西塞罗在字体排印的历史上,是字号的一种单位。 在讲西塞罗之前,我们得先看看,金属活字印刷时代的一些基本术语和定义。「字高」(type height)指的是「字面」(type face)到「字脚」(type foot)的距离。「字身宽度」(type width)有两种分类,一种叫「全身」(em),另一种叫「半身」(en)。顾名思义,「半身」是「全身」宽度的一半。「全身」指的是长度和宽度完全相同的金属活字,标准规范来源于字母「M」。在美国,排字工人以「全身」为计算单位,在英国则以「半身」。当然,「全身」和「半身」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根据「身长」(body size)所决定的。「身长」多少,是定义字号的关键数据。 「身长」通常用「点」(point)作为计量单位,最早发明「点制」的是法国铸字匠皮埃尔·西蒙·佛尼尔(Pierre Simon Fournier),他在1737年创立的计量方法被称为「佛氏点制」。 在「佛氏点制」诞生之前,字体大小并没有数学编号。一本书上的字体有多大,是由印刷出的代表性书籍表示的。例如Cicéro(西塞罗)是用来印经典著作的常用字号,最早出自1468年印刷的《西塞罗书信集》。Primer(入门读物的意思)则是亨利十三世下令印刷的宗教书籍的统一字号。另外一种字体大小的分类方法更加随意和荒诞,完全是出于铸字工厂的自我标榜,如Paragon(完美无暇)和Nonpareil(举世无双)。事情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简单。仅仅27年后,佛尼尔放弃了自己最早的点制标准,转而向混乱的现实妥协,将自己的单位1点调整成了约等于0.35毫米。佛尼尔修改后的点制迁就了现有的字号,而忽略了和其他公制标准的换算联系。1770年,巴黎铸字匠迪多(Didot)完全回到了佛尼尔1737年的思路,把1法寸平均分成了72份,设为1点,去除了所有代表字体大小的名字,一律用数字代替。唯一不够完美的是,迪多的点制和当时普遍使用的西塞罗并不那么和谐,1西塞罗等于11迪氏点,很难被除尽。这或许也是佛尼尔修改自己字号系统的主要原因。佛尼尔和迪多的字号系统各自被使用和互相竞争了几十年,最终迪氏点制获得了绝对的胜利。在今天的欧洲,除了比利时和其他少数国家外,全部使用迪氏点制。然而如今我们再来计较西塞罗,在维基百科等网站上,却赫然写着:一个西塞罗到底等于多少?看来还是一个未解的问题。如果从现在的来看,西塞罗显然是被迪氏点制驯服了。 给不同字体尺寸取奇怪名字的习惯并没有伴随迪多的努力而消亡,而是一直随着金属活字印刷的传播而存在。甚至到了19世纪中期,这些在今天看来复杂难记的名称和命名方式,跟随传教士进入了中国,落地生根。 在欧洲人充分享受了迪氏点制带来的便利之后一个世纪,在英吉利海峡和大西洋的对面,他们的邻居英国人和美国人才在各种奇怪名称和数字字号的拉锯战中确立了自己的标准。1886年,美国铸字协会以派卡(pica)和点(point)为标准,每派卡分成12等份为1点,6个派卡等于72点,正式确立为英美印刷字号标准。 英美点制的确立,得归功于一场意外的超级火灾。1871年10月8日,芝加哥星期天的夜晚,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火灾。大火用30小时几乎摧毁了当时美国发展最快的城市,10万人无家可归,300人丧命,10平方公里的城市化为焦土。当时美国著名的铸字公司马德卢斯公司(Marder, Luse and Co.)正在建在的新厂房也化为乌有。灾后重建的过程中,铸字工厂决定采用美国主要的七家铸字公司的通用字号标准:「强生派卡「(Johnson pica,以下简称派卡)。 马德卢斯公司在旧金山有一个代销商叫尼尔森·C·霍克斯(Nelson C. Hawks)。霍克斯经销全美各家铸字公司的产品,面对各种规格的铅字,霍克斯发明了自己的一套储存方式。他发现1派卡(pica)约等于1英寸的六分之一,Nonpareil是1派卡的一半,而Nonpareil和派卡之间可以分成5等分。霍克斯想,那么就把Nonpareil定为6点吧,一派卡就是12点。通过这样的分类方式,所有的铅字尺寸都可以被近似地归类。 霍克斯说服了马德和卢斯采纳他的字号计算系统。1886年,美国铸字商协会(U. S. Typefounder’s Association)接受了霍克斯的度量法,但稍有修改,和公制(米制)的尺寸联系了起来。根据决定,83派卡等于35厘米,也就是说,1派卡 = 4.217毫米。1点约等于0.3514毫米、0.01383486英寸,6派卡 = 0.996 英寸。这套度量系统成为了美国和英国的标准。故事的背后还有一个故事。强生派卡(Johnson pica)来自于劳伦斯·强生铸字公司(Lawrence Johnson foundry)。它破产后向铸字工业三巨头麦克凯拉(MacKellar)、史密斯(Smiths)和乔丹(Jordan)分别出售了自己的资产。劳伦斯公司曾经接手过美国最老的铸字公司比尼和罗纳德森(Binny and Ronaldson)。比尼和罗纳德森的字模是弗兰克林总统在18世纪早期为了发展美国的印刷工业,从法国引进的。巧合的是,法国卖家正是佛氏点制的创始人佛尼尔。佛尼尔的机器里的西塞罗,到了美利坚就成弗兰克林口中的派卡。用了一个半世纪后的字模,质量再好也会有磨损。霍克思深信自己发明了美式点制,但谁又知道,这个字号系统不是法国人佛尼尔的发明再加上150年的使用得来的呢?佛氏点制虽然在欧洲大陆输给了迪氏点制,但却飘洋过海,伴随着时间的打磨,歪打正着地和英美的英寸接上了轨。汉字字体大小的统一在雕版时代并不成为问题。直接在木板上雕刻出的印刷雕板,文字的大小取决于雕刻匠人自己制定的规则。对于木活字来说,也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字体大小,并没有制定统一字号标准的需求。中文印刷字体字号系统的建立,始于1858年。美国传教士威利姆·姜别利(William Gamble)根据美国当时铅字的字号规范制定了汉字大小的标准。他于19世纪60年代初,成功引进电镀法,在戴尔字、柏林字、巴黎字、香港字的基础上整修优化,又利用“木刻种字蜡型电镀法”,创制出七种大小的中文电镀活字字模(一种说法是六种),分别命名为:显、明、中、行、解、注和珍。姜别利的工作解决了中西文金属活字混排的问题,也开创了中文字号的先河。自此以后,英美点制的字号系统成为了中国印刷业的主导标准。进入电脑时代,大量的文字和图片都通过屏幕被观看。说到屏幕显示,绕不过的一个单位就是像素(pixel)。「pix」是英语单词「picture」的简写,加上单词「element」(元素),就得到「pixel」。在针对屏幕设计的交互界面中,很多时候是以像素来衡量字体大小的,那么一个像素到底有多大? 像素并不是一个有明确物理尺度的单位,而是取决于显示的界面。例如普通屏幕的分辨率为72dpi,也就是说一个英寸的显示长度上分布着72个像素点,每个点的长度也就等于72分之1。dpi是「dots per inch」(每英寸/点)的缩写。通常打印输出的分辨率是300dpi,也就是说,每英寸上至少需要300个像素点才能得到清晰的打印效果。由于打印的分辨率是屏幕显示的4倍多,所以往往我们在电脑屏幕上看得很清晰的文字和图片,印出来却不是被缩得很小,就是十分模糊。左:1英寸见方的面积上模拟300dpi效果,根据换算,这个「字」的面积上拥有(1×300)×(1×300)=90000像素。 右:1英寸见方的面积上模拟72dpi效果,根据换算,这个「字」的面积上拥有(1×72)×(1×72)=5184像素。 从像素总数来说,左边是右边的17倍多。 在几乎所有的电脑软件中,字体的字号得到了全球化的统一。1 Point = 0.3527337毫米 中文Word对字体的大小同时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其中一种是我们常说的以「字号」为计量单位,如常用的「初号、小初、一号……七号、八号」等;另外一种则是以国际上通用的「Point」为计量单位,如「5、5.5、6……48、72」等。 选用合适的字号,不仅可以使得版面更为美观,对阅读者而言也是无声的关爱。愿Type is Beautiful的读者们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学习进步,身体健康,还有好住房。 *注:本文图示尺寸并不等于实际大小,仅仅表示相对尺寸,请按照所标具体数据核对。 参考 Origin of the American […]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