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riad,英语单词,意为「无数的」。同时,「Myriad」也是一款字体的名字。由罗伯特·斯林巴赫(Robert Slimbach,1956年-)和卡罗·图温布利(Carol Twombly,1959年-)在1990年到1992年期间以 Frutiger 字体为蓝本为 Adobe 公司设计。 Myriad 是早期数码字体时代的先驱,伴随着技术的成长一路走来。如今,它更多地和我们相见在显示屏幕上。当然,还有那著名的标榜设计的电子品牌。 1992年,耗时2年开发的 Myriad 终于发布了历史上第一个版本:Myriad MM。这款温和且具有良好可读性的人文主义无衬线字体,集诸多当时最新的数字字体技术于一身。 后缀 MM,意为 Multiple Master,没有找到对应的中文译名,我们权且称之为「多母板技术」。Myriad 是最早采用 Multiple Master 技术的无衬线字体之一。这项技术的原理是在坐标轴(Axis)的区间两端设计极限母板,中间的变量则采取线性或非线性变化,对于字体来说,字型的宽度、粗细甚至有无衬线,都可以在坐标轴上设置。此外,MM 技术还提供了在小字号下屏幕显示的视觉修正(Optical Adjustment),也就是说,同一款字体,在小字号时,其字间距和笔画粗细,会被适当地放大。而衬线字体,随着字号的变小,衬线会相对变粗。视觉修正可以提高小字号字体的识别性,对于远低于印刷分辨率的电脑屏幕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轴与母板示例 视觉调整轴示例 在 Multiple Master 的时代,字号是从6pt到72pt之间非线性设置的。这一传统保留到了今天 Truetype 和 Opentype 的 Single Master 时代。Adobe 软件的字体下拉菜单,仍然只显示6到72pt 的字号。 Multiple Master 是 Type 1字体格式的扩展部分。Type 1是利用 PostScript 语言描述字形信息的字体系统。Type 1字体是第一款矢量字体(outline font),通过二维坐标系中的关键点和三次贝塞尔曲线描述字体的边缘,在屏幕显示和输出时,在光栅图像处理器内,根据字号大小计算出字体边缘(栅格化)。由于早期的电脑屏幕为单色低分辨率,要显示文字信息,就得根据显示器的象素,专门设计由许多点组成的字体,所谓的点阵字体(bitmap font)。用点阵打印机输出效果也很差。因为纸张所能表现的分辨率比当时的屏幕要大的多得多。PostScript 的出现,让数码字体向传统金属活字印刷发起了有力的挑战。 用 Postscript 写就的 Type 1格式的 […]
↧